Hello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健哥。不知道大家都更新了英伟达app了没有。由于英伟达之前的GeForce Experience每次使用都需要登录
登录的时候经常还连不上服务器
甚至有的加速器都专门做了英伟达GeForce Experience的加速
所以很多人就因为这个原因放弃使用了,导致GeForce Experience内置的很多实用功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比如串流,滤镜,回放录制等。
甚至很多人为了很简单的功能去下载国内的付费软件,甚至流氓软件。其实这些功能都已经集成在了GeForce Experience里,还是免费的。前几年英伟达总是在老软件上小修小补,但一直无法解决服务器和登陆问题,索性就不在屎山上打补丁了,直接另起炉灶做了英伟达app,不需要登陆就能进行更新驱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新出的app到底如何吧。
全新的英伟达app真的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了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事情最开始是因为有团队的小伙伴,在电脑上下载了英伟达app后发现自己的3080 Ti待机功耗在100W以上,明显比以前高了很多,即使把后台清光,英伟达相关功能都关掉后功耗还是居高不下。就怀疑是英伟达app的问题。后来我们在工作室的4090上试图复现,还用了功耗显示插座,结果待机功耗确实比以前多了60多W。
但风扇毫无动静,所以我们直接打开 GPU-Z想看看是哪个部分出了问题,结果是显存一直跑在最高默频上
虽然没跑到加速频率但高的很稳定,不知道的还以为内置了挖矿小程序。
为了排除是最新驱动的问题我们回退到了老版本驱动,结果还是最高频。
并且在另一台电脑上用GeForce Experience装最新驱动也不会最高频,基本上坐实了是英伟达app的锅。这个待机功耗的提升,明显不环保呀。
有趣的是英伟达最近又专门搞了一个英伟达国区账号
可以用微信直接登录,不用担心被和谐。但要注意的是如果之前注册过外区账号那么这两个账号是不通用的。
这也是很多人奇怪为什么登陆之前的外区账号却还是显示要注册新账号。
但从功能性上来讲,英伟达app确实可以替代GFE,甚至还更实用了些。同样的Alt+Z,录屏回放截图等功能直接铺设在左侧
也能直接在设置里改键位
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小图标环绕在大图标周围。
至于遮不遮挡屏幕那就见仁见智了。屏幕录制还从60帧升级到了120帧,终于是赶上了潮流。
而且英伟达app把滤镜功能放在了一级菜单要给好评,这个功能其实还是比较实用的
尤其是对于一些显示效果不太好,暗部细节丢失比较多的显示器,甚至可以起到夜视仪的效果。
这无疑对喜欢使命年货的玩家是重大利好。而多出来的这个HDR滤镜就比较科幻了,能将不支持HDR的游戏显示出HDR效果。效果比不上原生HDR但至少颜色艳丽了些,喜欢鲜艳风格的小伙伴不妨一试。
里面可调选项也非常多,甚至还是实时调整的,不输某些显示器厂商的OSD菜单。
GFE有的功能一样不少,还增加了一些画风选项,比如这个铅笔画风,能直接让2077变无主之地。
最下面这个统计数据则更是重量级,几乎可以说是内置了FPS Monitor。
当然数据抓取精度和传感器数据肯定是比不上那些专业监控软件,但对于普通玩家日常使用足够了。
而且它不需要单独购买或下载,不用每次启动前都得关掉恼人的更新提醒和验证弹窗。
毕竟很多人除了刚配完电脑或刚启动对硬件压力山大的大作外就懒得打开了。
更重要的是由于它是在官方平台抓取传感器数据,所以不用像第三方平台一样等更新。这种先天优势是几乎不可替代的。更难能可贵的是,英伟达甚至内置了Reflex分析仪
支持LDAT输入延迟分析工具。
这已经超越一些第三方小作坊监控软件的功能范畴。这些基本上都是游戏玩家的刚需。你可以说它不那么专业但不能说它不方便。
回到英伟达app本体,它贴心的将常用功能放在了首页,不像以前一样需要深入二级三级菜单深入挖掘才能找到。
Broadcast相信经常直播的朋友们都不陌生,很好用的直播软件,现在还支持AI降噪和虚拟背景,抠图精度没那么高但也差强人意。
Canvas则偏向于AI创作,相对比较易于上手,在它给定的画布上涂涂画画,添加些素材也能做出或美丽或诡异的作品。这有点让我想起小时候第一次玩电脑在空白画图板上涂抹一天也能很快乐的日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AI离我们真的不那么遥远,英伟达已经将它送到了首页上打开即玩,再也不需要像早期开发者需要配置复杂环境去GITHUB上扒代码。AI创作也许在未来某一天真能省略掉重复劳作将每个人脑海中的奇思妙想都展现出来吧,让每一个人都享受到AI的乐趣。
Omniverse则更偏向开发者工具,有一定学习门槛。可以利用里面的素材搭建简单的场景DEMO,能用它唬一唬不懂开发的HR或技术栈较老的面试官,毕竟利用先进工具对草台班子进行降维打击也是能力之一。
里面的Nucleus就暴露了英伟达的野心,能让使用不同软件输出不同格式的3D工作者实时修改互联互通。不需要改一个法线贴图都要重走一遍工作流,极大利好游戏和建模相关产业,有点工业流水线那味了。
当然我们也不是专业的开发者,水平仅限于三天动画的水平,如果有想深入了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去英伟达官网学习,里面有一整套开发教程,算是官方使用指南,B站上有人教课,我们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
只是感慨随着软件生态的逐步搭建,开发者的效率真的是越来越高。有了这些工具加持估计未来的Gamejam成果会越来越精致,祝愿受制于完成度而与奖项失之交臂的作品能越来越少吧,估计现在也很难看到十几年前白模大会的场景了。
ICAT图像比较工具则是将Adobe的一些功能集成了进来,只需要将视频或图片简单导入就能直观预览,可以随意拖动对比轴。
也能直接输出对比效果图。虽然可调节选项没那么多但这本来也不是面向专业开发者的软件,它只是内置的图像处理插件。
还是那句话,好上手才是拓展用户面的第一要务,连认识界面都需要去B站看俩小时的软件天生就对用户不友好,劝退一大批浅尝辄止的轻度用户。
其实不管是大语言AI模型、声音模型还是图像模型,以至于刚刚爆火的视频生成模型,其实他们的火爆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直有大量开发者在迭代。
但即使是突然之间爆火了也好像一直离我们很遥远,只有专业开发者才能玩得转,如同黑客帝国对我们来说还是科幻片一样。
但随着高性能硬件的普及,普通人其实已经够到了AI使用者的门槛了,下一步就是推广使用方法。一开始的Noble AI写小说,发展到用咒语炼丹,再到后来的AI语音AI虚拟主播,以及前段时间各方新闻媒体推出的AI主持人都在一步步降低使用门槛。
不光是英伟达,这也是谷歌、微软、META一直在做的事,让出于好奇目的吃瓜群众和苦于重复劳动无法实现脑中奇思妙想的创作者也能为AI发展出一份力,享受AI的便利。
FrameView则是统计数据的延申,用过小飞机的小伙伴肯定对这个界面很熟悉。
但这与其说是监控软件其实更像一个记录软件,可调项目不多但都很实用,甚至有丢帧,每瓦特性能(性能功耗比),色彩扫描条等冷门项目。
按下F10就可以开启性能记录模式,并且直接生成EXCEL表格,相当于内置了HWiNFO的监控日志,还不用每次手动重置时钟,直接在游戏里一键开始或停止记录一样需要来回切。
监控内容虽然没有HWiNFO那么全面,但都是游戏玩家最关心的帧率,1%,5%,10%low帧,CPUGPU功耗频率等项目。从这方面来讲英伟达算是直击用户痛点,在专业监控和日常使用中做了个平衡。又是功能集成化的一步尝试。
正好借着英伟达刚开的GTC大会来聊聊AI发展带来的争议吧。其实不光是AI,任何科技研发的初衷都是替代低端重复劳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用户需要低信息熵的内容来放松,厂商也需要低烈度内容来填充体量。
没有辅助工具的小作坊会浪费大量资源在开发重复的填充物上从而挤占开发者想要真正展现的内容,很容易出现画师花几个月画的一张图读者两秒就翻过去了。
但这种内容却又是不可或缺的。现在这些用来填充内容的文字立绘贴图都可以用AI代劳,创作者只需要专注于展现高潮主旨即可。
更别提有些厂商偷懒把剧情文案写得连机翻都不如,业务能力差的声优配的还不如AI配音。这种情况下真没AI创作的表现力好。
至于有些公司让初级原画改AI图,我只能说这完全是不懂技术的外行跟风瞎搞,就像让贝聿铭去打灰,鉴定为不知道把画师该用到什么地方。
而且现在的现实情况是99%的非专业人士分辨不出AI和人类的作品
用来填充的内容也不需要专业的绘图写作技巧。
很多人担心AI普及了厂商会大量灌水,我只能说育碧的罐头任务,手游的谜语剧情可都是人类手把手喂给你的,场景复用任务堆叠一个也少不了。
真要审美疲劳那消费者会用钱来投票。
而且一旦AI把开发门槛和成本降低对业界一定是好事,因为我们有太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在立项阶段就被庞大的开发的成本和体量劝退。
我们未来会见到大量像幻兽帕鲁这种小体量的作品。
甚至还能弥补童年遗憾,尤其像galgame这种文字量大的
小作坊请不起声优的,上古游戏重置困难的都能请AI代劳。
我都不敢想给兰斯配音,给P2罪与罚高清重置后的画面有多美。哪怕开发一个AI语音编译器像字幕一样能外挂,甚至干脆游戏内置都是一种进步。
很多人讲AI会让人失业,这点不置可否,任何技术革命都会有代价,但抢夺你工作的人不会是AI,而是会使用AI的人。现在抗拒AI就像几百年前砸毁纺织机的人一样。
工业革命用集约化生产代替了手工作坊,从而诞生出图纸,生产线等提高生产力的标准化流程。人只需要会设计会画图就能在任何地方生产出一模一样的产品,降低了人类的劳动强度和危险性。现在的程序员也好,画师也罢,其实还都停留在小作坊水平,国内的软件生态还停留在圈地自 萌闭关锁国的重复造轮子阶段,每个公司的轮子还都参差不齐。如果AI编程、AI写作、AI画图能跳过每个人重复造轮子的过程,直接让想象力直接落地为作品,那也是一种进步。
甚至不如说现在AI就已经在解放生产力了,打工人上下班的听书
各种小爱同学、理想同学所完成的工作量,已经不是人类能完成的。
更别提游戏插件里的DBM
导航软件里的各种语音助手更是能给生活带来便利。
《16bit的感动》里女主也不必只能做路人画师的工作
鱼介也不用从填色学徒开始做起。
当然,解放出来的生产力,多出来的劳动剩余是否能让普罗大众过上幸福生活,就不是AI能解决的问题了。
技术革命必然会让一部分职业消失,但也产生出更多的职位。现在的生产力水平足够喂饱全世界人,中国的房子足够让所有人居者有其屋。但饥饿和浪费依旧存在,我们不能因为存在贫富差异就放弃发展技术,相反,技术水平的提高,至少能让被剥削者的生存下限,提升到不被冻饿至死甚至有些许娱乐。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掌握新的生产工具并拥抱未来。
毕竟在极端功利主义的后现代社会,只有理想主义者才是人类最后的进取之心。
微软资讯推荐
win10系统推荐
系统教程推荐